隨著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峻,許多國家和企業紛紛宣布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,並加入RE100等國際永續組織,展現對環境的責任與承諾。然而,要達成減碳的目標,企業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碳足跡(溫室氣體排放量),才能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和行動方案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碳盤查」,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。
什麼是碳盤查?
碳盤查是指企業必須掌握從營運到產品生產,過程中會產生多少碳足跡,以利後續有優化營運與製程來減碳的空間。碳盤查包括以下2大範圍:
- 組織排放:企業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,包括固定源(如鍋爐、發電機等)和移動源(如車輛、船舶等)的燃燒排放,以及非燃燒排放(如冷氣、冰箱等)的氟利昂排放。
- 產品排放: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服務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,包括原物料、化學品、電力、運輸等的生命週期排放。
碳盤查的好處有:
- 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形與來源,找出減碳的潛力與優先順序。
- 提升自身的環境管理水準,符合國際標準與規範,如ISO 14064、GHG Protocol等。
- 回應客戶、投資人、利害關係人的碳排放資訊需求,提升企業的信譽與競爭力。
- 適應政府的減碳政策與法規,如碳費徵收、碳交易等,降低成本與風險。
如何進行碳盤查?碳盤查的5步驟如下:
- 確定碳盤查的範圍與邊界,包括組織範圍(如控制權或股權比例)、操作範圍(如直接或間接排放)、時間範圍(如年度或季度)等。
- 蒐集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數據,包括能源消耗、原物料用量、運輸里程等,並將其轉換為標準單位,如千瓦時、公噸等。
- 選擇合適的碳係數,將數據轉換為溫室氣體排放量,並依排放來源分類,如一級排放(直接排放)、二級排放(間接排放)、三級排放(其他排放)等。
- 計算並彙整溫室氣體排放量,並依產業別或產品類別進行比較或分析,找出減碳的重點與方向。
- 報告並公開溫室氣體排放量,並依國際標準或規範進行查核或驗證,提高報告的可信度與透明度。
碳盤查的資源與工具
為了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,政府與學術機構提供了以下的資源與工具:
- 環保署的「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」,提供沒做過碳盤查的中小企業與住商服務業作業指引,並提供自我試算工具,估算營運產生的二氧化碳。
- 經濟部的「碳估算數位工具」,讓台灣中小企業快速掌握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與來源,減輕碳盤查的壓力。
- 工研院的「永續碳管理平台」,讓中小企業可直接上網註冊會員,簡單計算產品碳足跡與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。
- 天下雜誌的「ESG永續台灣」,提供最新的減碳資訊與案例,幫助企業了解全球氣候變遷的趨勢與挑戰。
碳盤查是企業減碳的第一步,也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礎。只有了解自身的碳足跡,才能制定合適的減碳目標與策略,並與全球同步,邁向低碳綠色的未來。